常识网_了解常识,运用常识,小常识,大用处!

百科常识热点资讯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防骗常识 > 记者与骗子过招:暗访揭穿“只收款不发货”诈骗术

记者与骗子过招:暗访揭穿“只收款不发货”诈骗术

时间:2022-11-22 15:01:08 人气:0

“我把钱用支付宝给她打过去了,但一直没有发货。催促卖家,她就给了我一个假的运单号,再问时,就已经被拉黑,联系不上了。”最近,身边爱网购的年轻市民向记者反映,自己遭遇了“收钱不发货”的疑似电信诈骗。

题图:资料图

12月14日,记者也佯装网购“小白”亲身体验了市民上当受骗的经过。

“你要买就加微信吧”

“骗子让你把钱付到其他账号,就玩起了失踪。”家住西站的李女士向记者反映了自己网购被骗的经历,同时举报“这个骗子还在用同样的手段诈骗。”

根据李女士反映的情况,12月13日晚,记者在小红书APP上暗访体验,看到这位小红书用户“莫生气”发布了不少的笔记,浏览发现,均以年轻女孩的日常通勤穿搭为主,没有收款码、没有购买链接,看不出任何“电信诈骗”的痕迹。

记者在后台留言询问如何购买,不到一分钟,就收到了“莫生气”的回复:“衣服都是我自己店里的,你要买就加微信吧”。

“你用支付宝付款吧”

加上微信后,查看“莫生气”的朋友圈内容,和小红书上发的笔记一样,都是女性服装的穿搭展示。得知记者有购买意向,“莫生气”又推荐了另外的几款,称“搭配穿效果更好,买得多还便宜。”记者佯装看中了一件棉服、一件毛衣,一条裤子,“莫生气”马上算好了价钱,还豪爽得称,“零头都给你抹掉了,拉个回头客,穿得好推荐给你的小姐妹呀。”

随后,立即发过来一个实名认证的支付宝收款码,“你用支付宝付款吧。”截至目前,“莫生气”和记者的聊天内容都是围绕衣服的材质、尺码,一副买家和正经店主沟通的氛围。

“我还有一个账号,你转那个吧”

记者通过“莫生气”发来的收款码进行转账进入输入密码界面时,就有窗口跳出“交易失败,谨防诈骗”的提示,详细说明了近期多发付款不发货骗局,谨防对方身份及证件造假。交易请走正规平台,私下交易或直接转账给对方容易被骗。若确认无风险,请重试。

记者假装不懂,截图给“莫生气”,她好似知道记者的反应,将早就准备好的一套说辞发了过来:“我们最近货卖得特别好,仓库都爆爆单忙不过来了,你的货都要等3—7天才能发呢。估计是最近转账的人太多了,账号就被默认为有风险了。”

记者询问那如何付款,“莫生气”回复说还可以微信付款,记者称微信没有绑定银行卡时,“莫生气”又称,“我还有另一个支付宝号,你转那个吧。”

“小姐姐,我不是骗子呀”

在记者与“莫生气”周旋时,支付宝反诈骗中心10109110来电确认,电话中有“谨防兼职、投资,假冒客服、公检法及熟人、只收钱不发货等骗局。请在亲友或警方协助下核实对方身份,确认无风险后重试或更换收款账号或卡号。”这样惊醒用户注意此次交易的性质的提醒。

见记者迟迟没有付款,“莫生气”又回到了小红书APP给记者留言,“小姐姐,我不是骗子呀,你可以扫第二个付款码。”记者称接到了支付宝反诈骗中心的提醒电话,“莫生气”便让记者挂断支付宝的电话不要理会。而且对方非常狡猾,还教记者付款后删除支付短信。

没有付款的记者,第二天再看微信时,发现自己已经被“莫生气”删除好友,再看小红书也搜索不到这个用户。但根据“莫生气”发布的衣服照片,还能搜索出相同的图片,仔细一看,不过是换了个头像,又注册了个新用户继续行骗。

核实!网购一定要核实!

与我们想象中不同,平日里大家都担心老年人会被电信诈骗,殊不知,年轻人也是高危人群。诈骗分子会紧跟社会热点,不断升级诈骗套路,针对不同人群“量体裁衣”、精心设计、步步为营,让人防不胜防。

防骗每日电讯提醒:

网上购物虚实难辨,转账汇款要多方核实。涉及资金交易,第一时间确认对方真实身份,切勿随意给陌生人转账,不要贪图小便宜,不要相信陌生人承诺的优惠,返利等诱惑

加强微信好友管理,将无关紧要的人删除或者拉入黑名单之中,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,不熟悉的公众号等,遇到诈骗事件立即举报并且报警处理,防止更多人被骗,让大家了解网络诈骗,熟悉诈骗手段,真正提高防诈骗能力,是遏制网络诈骗的最有效途径!

"
标签:

最新文章

随便看看